電話:
郵箱:
地址:
這種作物就是亞麻,亞麻原產于近東、地中海沿岸,距今至少有一萬年以上的種植歷史,是人類使用最早的天然植物纖維。如今亞麻秸稈制作的纖維制品多用于制作高檔服裝,亞麻籽油又富含大量的營養物質,具有**的保健價值,亞麻的兩類制品市場價格都是同類產品的好幾倍。
亞麻主要分為纖維用、油用以及油纖兼用三種類型纖維用亞麻具有硬度高、韌性強、柔軟吸水等特點,是比較高級的紡織原料;油用亞麻的出油率是大豆的一倍,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,籽餅蛋白質含量高,是良好的油料作物;油纖兼用亞麻專用性差,即可出麻,又可出油。
亞麻籽
亞麻纖維
亞麻在世界上的種植歷史悠久,但實際上中國種植亞麻僅有一千多年的種植歷史,最初種植是作為油料作物,油料亞麻也被稱為胡麻;纖維用亞麻引入我國僅有一百多年的歷史,但是后來居上,現已成為了我國亞麻的主要種植類型,目前纖維亞麻主要分布在黑龍江、云南和新疆三個省份。
亞麻是一年生草本植物。莖直立,高30-120厘米,多在上部分枝,有時自莖基部亦有分枝,但密植則不分枝,基部木質化,無毛,韌皮部纖維強韌彈性,構造如棉。亞麻果實呈球形,干后棕黃色,直徑6-9毫米,頂端微尖,室間開裂成5瓣;種子10粒,長圓形,扁平,長3.5-4毫米,棕褐色?;ㄆ?-8月,果期7-10月。
亞麻喜涼爽濕潤氣候,耐寒、怕高溫,所以一般在在北方種植較多,南方種植則以西南山區為主。亞麻種子發芽所需的**溫度較低,只有1-3℃,**發芽溫度為20-25℃;亞麻喜涼爽,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1-18℃,整個生育期70-80天。
1、 選地整地
亞麻喜歡生長在土層深厚、土壤肥沃疏松、地勢平坦的地塊。最適合亞麻生長的土壤環境為中性,弱酸性土壤會降低亞麻的產量,堿性土壤不適合亞麻生長;亞麻的耐澇性較差,所以要注意選擇灌排性好的地塊。
亞麻的種子非常小,嫩芽頂土能力差,所以整地顯得尤為重要。種植前應及時將田間的雜草雜物清除,土壤深翻、細耙,將較大的土塊及時敲碎或清除。
2、 注意輪作
亞麻對重茬輪作的要求非常高,這點**要提前注意。同一地塊種植亞麻間隔時間**在3年以上;前茬**選用玉米,其次是大豆、小麥和經滅茬的秋翻的谷茬;甜菜茬、白菜茬、葵花茬和瓜茬不宜種亞麻。
3、選種播種
選擇良種是高產的關鍵因素,**選擇顆粒飽滿、色澤光亮、無病蟲害、符合當地氣候條件的新種。亞麻屬于密植作物,播種時需注意種子用量:用量太少,亞麻密度較低,易產生分枝,質量差;用量太多,亞麻密度過高,導致莖稈過細,易發生倒伏,影響產量。根據地塊肥力不同,每畝用亞麻的播種數量也不一樣,大約在每畝100公斤左右,肥力好的地塊可以適當多播一些,肥力差的地快則應該適當少播一些。播種深度在2厘米左右即可。播種時間在每年的五月上中旬,積溫高的地區可以適當提前。
4、合理施肥
亞麻對肥料的需求較高,亞麻生長需要大量的氮肥以及鉀肥,磷肥需求相對較低。亞麻施肥應該以基肥為主,**是在前茬作物施入大量的農家肥,既利于前茬作物生長,又能夠為亞麻留下良好的土壤肥力條件。如果是播種前施用則可以減少用量,每畝1000千克左右的農家肥,注意應該在整地之前施用,配合精細整地將農家肥耙入土中。如果未施用有機肥,每畝可以施用40公斤的氮肥以及鉀肥、20公斤的磷肥用作底肥。亞麻各個生長階段對肥料的需求也不一樣,生長初期對氮肥需求較大,生長旺季和花期對鉀肥需求較大,花期也需**量的磷肥。施肥的原則應以基肥為主,追肥為輔。
5、田間管理
亞麻的田間管理主要是除草和病蟲害防治。雜草對亞麻的生長影響較大,對于雜草而言,亞麻的競爭力較弱??梢杂^察田間的雜草情況,田間雜草少可以考慮人工除草;田間雜草多應采用農藥防治,防除禾本科雜草畝用0.9%“威霸”乳油80--100毫升兌水50千克進行噴霧;防除雙子葉雜草畝用二甲四氯100-150克總水50-60kg噴霧。
亞麻的主要病蟲害有:立枯病、枯萎病、白粉病、銹病、粘蟲、蚜蟲、小地老虎。若發生立枯病、枯萎病可畝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或80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克兌水50-60千克進行噴霧防治;白粉病、銹病畝用粉銹寧乳油30-40毫升兌水50-60千克噴霧;粘蟲、蚜蟲畝用25%功夫乳油16毫升兌水50千克或敵殺死1000-1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;小地老虎可選用菊脂類或有機磷殺蟲劑,在幼齡期進行噴霧防治,也可選用呋喃丹進行撒毒土防治。
6、適時采收
亞麻即使采收也非常的關鍵,采收過早亞麻還沒有**成熟,影響產量和品質,采收過晚容易發生腐爛,當亞麻的麻果、麻莖都有少部分開始變黃或脫落時,就可以進行收獲了,只有掌握好采收時間,亞麻在收割后才能耐存放。收割以后要注意及時進行晾曬,按照天氣變化情況,把亞麻用人字型、小圓垛兩種方法結合起來晾曬,靈活掌握,當麻莖達到六、七成干時,運回場院保存。
總結:亞麻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天然植物纖維,亞麻種子富含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以及蛋白質等營養物質。
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